堅持口碑營銷以客片說話,一站式玩拍體驗!
手機攝影:影像原來與生活如此親密
TIME:2020.09.02 Hot:2005 返回列表
20年前,日本夏普手機聯合移動運營商發布了一款名為J-SH04的手機。這款手機內置了一張11萬像素的元件,帶有一個攝像頭和一個96×130像素的液晶屏,成為世界上第一臺具有拍照功能的手機。但是,這款手機并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關注。2002年,諾基亞推出一款有內置攝像頭的手機。此時,拍照手機才開始被人們了解。隨著2007年蘋果公司推出首款智能手機,手機攝影的時代真正來臨。誰也不曾想到,用手機拍照如今已成為大眾日常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成為專業攝影的一個技術性門類。
手機激發更多人的攝影熱情
由于技術壁壘和消費門檻,在膠片攝影時代和數碼相機市場早期,攝影一度是專業攝影師的特權。智能手機的橫空出世,打破了攝影的技術壁壘,使圖片得以便捷化生產,更使得圖片得以快速傳播。手機攝影的拍攝多為傻瓜模式,智能化設計已提前為拍攝者預設好可能面臨的各種問題,加上后期各類滿足市場需求的App配合,各種視效和風格都可以信手拈來,一鍵完成。同時,圖片的傳播展示從最初的傳統媒體,到互聯網時代的PC端,再到今天的手機自媒體,原本對攝影不了解、無興趣的普通人,瞬間成為“攝影家”。手機的技術性能、作業方式、行為特征,帶來更多語言突破、視角轉變和藝術邊界的拓展。
智能手機開辟了一個全新的掌上時代。如今,手機已幾近于人體的新器官,工作生活所需的各種功能全部以App集成于方寸之間。由攝影而衍生的各類應用也雨后春筍般地開發出來。這些程序從用戶的不同需求出發,既能滿足普通大眾對社交圖片生產傳播的需求,也能從專業角度出發滿足各種后期制作效果。大眾型App操作簡易、使用方便,專業型App則借鑒專業軟件功能,讓攝影師直接在手機上完成專業化操作。
手機攝影的蓬勃興起,強勁推動了網絡社區的發展和生態樣式的演變。比如,《都市快報》于2010年創辦的“快拍快拍”網,是國內較早匯集快拍攝影師和手機圖片的網站。由于親民化、生活化的定位主張,網站交互內容多以日常生活片段、趣味點滴為特色,詮釋了攝影與生活的親密關系,逐漸吸引了手機攝影愛好者的參與。在此后的幾年中,圖蟲、米拍、好攝之友等網站迅速崛起,開始匯集越來越多的手機攝影師。
隨時隨地記錄是優勢,成像品質不佳是短板
盡管手機攝影開辟了攝影技術史的一個全新門類,但萬變不離其宗,手機攝影仍然與傳統攝影保持高度的默契。專業攝影師與大眾的區別在于充分懂得利用器材的特性。由于成像畫質原因,如果是嚴謹的風光、景觀題材創作或商業攝影,手機顯然是不合適的,但如果是生活中的記錄和快拍,手機攝影的優勢就可以淋漓盡致地發揮。
由于普遍性和使用同理心,手機攝影降低了以往專業相機所帶來的對被攝者造成的緊張逼迫心理,從而得到更加真實自然的效果。手機體積小、攜帶方便、動作隱蔽性強,便于抓拍。手機的感光元件比相機小很多,這就使手機攝影具備了大景深拍攝和強大的近攝功能。這些特點是街拍愛好者、新聞攝影師和紀實攝影師追崇的,它可以隨時隨地記錄、快速傳播互動,在題材適應性、語言生動性和交互性上都顯現出鮮明的優勢。
手機攝影的短板是成像品質不夠好,盡管有的手機能達到1億像素,但這畢竟是數字概念,而非傳統光學品質。也許未來的技術會給手機攝影帶來真正的成像品質提升,但目前來說,手機在成像品質、反應速度上還是無法與專業相機抗衡。
當代意義的影像,除了靜止的圖片,同樣涵蓋視頻。自從手機被裝上攝像頭,除了照相機受到沖擊,攝像機的地位同樣面臨被取代。手機攝像雖然還無法和專業攝像機抗衡,但由于其操作的便捷性,拍攝和后期剪輯可以一氣呵成,對于非專業需求的大眾來說,已經是“神器”。這些簡單拍攝制作的視頻可以快速傳到視頻交流社區,并催生出一個強大的經濟模式——網絡直播。多媒體藝術家、紀錄片電影人也開始進入手機創作的時代。
海量生產的手機圖片里蘊含著新的可能性
影像的生產傳播既是科技發展領域的事,同時也是藝術領域的事。大眾如何對待“影像”,“影像”又是如何與現實生活密切關聯,是人類進入現代文明的一個重要特征。藝術界認識到手機攝影作為新的技術門類在藝術拓展方面帶來的積極作用。
一些專業機構在舉辦賽事中特意增加“手機攝影”組別,為手機攝影創作尋找突破的可能和展示的舞臺。以“伯奇杯”創意攝影展為例。這項由中國攝影家協會參與主辦的全國性攝影展賽,從2017年開始增設“手機創意”單元。在2018年的入展作品中,有一組名為《滑動的邊界》的作品,拍攝者傅韜全當時是一名高中生,故意利用手機全景拍攝功能中的技術缺陷,解構了傳統攝影教條中的客觀性、瞬間性和可操控性,挑戰了傳統攝影的觀看方式和生成方式,形成全新視角。這個案例也證明攝影語言在現代科技高度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可能。
一些藝術家意識到每天海量生產的手機圖片出現在各個社交網絡和圖片網站,本身就是一個極具當代性的話題。當代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現成品挪用。紐約藝術家佩內洛普·昂布里科在使用圖片分享網站時,發現有50多萬張照片同時標注了“日落”的標簽,很多都是手機拍攝。她想到,在同樣時間里或許有一百萬人在同時用手機拍攝日落,這種“集體時間”的想法引發了藝術家的興趣,通過手機攝影,我們看到數以百萬的日落在同一個時間以同一種方式被分享。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和策展人從網絡下載五花八門的手機圖片,通過尋找這些照片的共性和信息價值,傳遞不同的藝術理念和觀點。
文章轉載自:百家號:中國經濟網 如有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